2025年是國際能源體系加速重構、全球新興技術融合賦能的關鍵戰略時期。國家能源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25〕78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是我國能源裝備領域首個指導性文件,為應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復雜形勢提供了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解決方案。《指導意見》明確了能源裝備技術攻堅路徑、產業升級方向和制度保障機制,是我國更高標準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更高效率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更高質量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大舉措,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擘畫藍圖,構建能源裝備創新體系
《指導意見》以高質量發展統攬能源戰略全局,以全鏈條思維制定發展路徑。《指導意見》面向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兩大中心任務,立足我國重大能源裝備攻關既有成果,聚焦產業鏈自主可控與全球競爭力提升雙重目標,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兩大主題,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為核心導向,前瞻性地布局關鍵領域技術突破路線、重大關鍵裝備制造和未來應用場景;采取“創新驅動、自主可控、分類施策、融合賦能”的原則,制定高效智能能源勘探開發、低碳高效能量轉換、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儲、高效穩定能源輸送等全鏈條戰略任務,推動能源裝備從“單點突破”向“系統領先”躍升,強化能源裝備自主可控,系統解決我國能源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問題;加速推進能源裝備綠色低碳轉型和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優化能源結構配置,提升系統運行韌性,構建“需求合理化、開發綠色化、供應多元化、調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的新型能源體系,全面筑牢國家能源安全根基、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二、全鏈突破,六大任務引領產業躍升
《指導意見》以開發、轉換、存儲、輸送的能源產業全鏈條發展為主線,以“補短板、拉長板、鍛新板”為抓手,系統性地布局了六大戰略任務。一是加快能源勘探開發裝備轉型升級。推進深部復雜地質條件、大型露天連續采剝等煤炭開采裝備攻關,推動“兩深一非一老”油氣裝備升級。二是提升能量轉換裝備質效水平。推動煤電、氣電裝備升級,加快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等轉換裝備迭代,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及海洋能等發電裝備。三是推動能源存儲裝備規模化應用。攻堅高安全電池儲能與長時物理儲能裝備,規模化發展高安全儲能與全鏈條氫能裝備。四是加強能源輸送裝備技術攻關。研制管道壓縮與千公里級煤漿輸運裝備,支撐構建多介質協同、安全低碳的能源輸配網絡。五是推進能源裝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攻關自主可控智慧調控系統與邊緣智能終端,推動覆蓋開采、轉換、存儲、輸送全過程的能源裝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六是促進能源裝備綠色高端發展。突破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資源化利用裝備,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回收再制造體系,貫通綠色設計、再制造與碳捕集的鏈條。
三、生態賦能,多措并舉激發創新動能
《指導意見》緊扣能源裝備產業創新瓶頸,針對企業動力不足、平臺支撐薄弱、標準國際話語權缺失等核心制約,整體性地提出優化能源裝備創新生態四大措施。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國企研發投入強度納入經營考核,國家級平臺建設視同利潤加回;鼓勵民企牽頭國家攻關項目,享受更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不斷健全市場準入制度,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進入,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二是夯實質量與標準根基。推行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全數據的“四全”質量管理體系,健全質量追溯制度;建立產能監測預警平臺,嚴控低價惡性競爭。推進“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融合發展,深化標準國際化交流合作。三是構建產學研融通平臺。布局國家級試驗中試平臺,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建立國有企業采購首臺(套)能源裝備綠色通道機制,鼓勵免收質量保證金;建立“保險補償+稅收優惠”全周期支持政策。四是深化開放合作與政策支持。積極發揮國際組織平臺作用,拓展產業鏈國際布局,鼓勵企業共建“一帶一路”能源項目。加大國家科技項目等對能源關鍵裝備攻關任務部署,超長期特別國債優先支持能源裝備更新。
總體而言,《指導意見》的出臺恰逢其時、意義深遠,系統構建了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實施路徑。《指導意見》的落實將有效凝聚政產學研用多方合力,健全產業政策與市場機制雙輪驅動,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與成果轉化,全面提升能源裝備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提供堅實支撐。
(重慶大學校長助理、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教授 朱才朝)
原標題:政策解讀︱國家能源局等部門《關于推進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解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包裝印刷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包裝印刷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
59家!2025年蘇州市零碳(近零碳)工廠建設工作成效突出企業名單公示
2025年蘇州市零碳(近零碳)工廠建設工作成效突出企業名單近日公示,共計59家。- 2025-10-01 08:29:31
- 19453
-
《關于推進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近日印發,要求突破綠色循環材料與修復延壽技術,研制多能互聯、節能環保和拆解回收裝備,構建綠色設計、綠色制造、循環利用標準體系,實現從原料生產到終端產品再到原料生產的全生命周期循環管理體制。
- 2025-09-25 11:31:15
- 15818



直播回放
直播回放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